頂端新聞記者 楊逍
在鄭州市黃河京廣鐵路橋上游約30公里處的邙山腳下,三千里的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從這里穿過黃河,向北蜿蜒。
6月7日下午,頂端新聞記者隨“一泓碧波三千里 書寫十年新畫卷”主題采訪團走進鄭州,看到南水北調中線穿黃工程,黃河水和丹江水在南水北調中線穿黃工程“相遇”,南水北調河流經(jīng)沿岸的鄉(xiāng)村風貌煥發(fā)出新的生機。
南水北調中線工程“咽喉”
黃河長江在此“握手”
站在鄭州市滎陽市王村鎮(zhèn)李村北干渠跨梁渡槽前的彩虹橋上,腳下30余米處,丹江水經(jīng)過近千里的奔騰,從陶岔渠首來到邙山腳下,邙山之后就是黃河。
據(jù)悉,南水北調中線穿黃工程位于鄭州市滎陽孤柏山灣,總長19.3公里,由南向北穿越黃河橫跨鄭州市滎陽市和焦作市溫縣,是南水北調中線總干渠穿越黃河的大型輸水工程,被譽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“咽喉”。
放眼望去,一條從天際蜿蜒而至的明渠里碧波涌動。這就是南水北調中線穿黃工程中的第一部分——南岸明渠,丹江水由此直抵邙山山腹。
南岸明渠是南水北調河南段開挖最深、最寬的一段,渠道及兩側護坡共4層,其間的堤岸可容納4輛汽車并排通過,長度4.6公里。
丹江水在明渠中來到邙山腳下,通過0.8公里長的隧洞斜入邙山腹中。丹江水在此俯沖50余米,穿山而過,直抵黃河底部,穿黃工程進入第二部分,也是最核心的部分——穿黃隧道。
穿黃隧道是從黃河河底27至32米的深處,采用盾構機,在地下開挖襯砌形成直徑7米的過水通道,潛行4.25公里,丹江水通過工程第三部分——北岸明渠重返地面。
穿黃工程是南水北調中線總干渠穿越黃河的關鍵性工程,是南水北調中線干線的標志性工程之一,這里每秒鐘就有265立方米的丹江水從這里向北自流,流量最大時可達到每秒320立方米。
平時,黃河水在上面流,丹江水在河底隧道中過,兩者上下而過。而在水量充沛時,該工程會將丹江水相機向黃河補水,屆時長江就會“遇見”黃河。
一渠清水流過
鄉(xiāng)村風貌煥新
著眼大局,南水北調一渠清水永續(xù)北送,解決我國北方“口渴”問題;落到“小處”,丹江水流經(jīng)沿岸的鄉(xiāng)村風貌正在煥發(fā)新的活力。
沿著南水北調河向西南進發(fā),來到新鄭市觀音寺鎮(zhèn)十里鋪村,頂端新聞記者看到主干道平整寬闊、路兩旁月季、桂花掩映成趣,目之所及皆干凈整潔。
然而誰能想到,這里從前是一幅污水橫流,蠅蟲亂飛的景象。
十里鋪村黨支部書記、村委會主任趙東民介紹,十里鋪村共有農(nóng)戶670戶,以前村里地坑遍布,道路狹窄,污水廢水排放在地坑里,氣味難聞不說,滋生的蚊蟲細菌對人們健康的影響也很大。
2018年,南水北調河從村東邊經(jīng)過,帶給了十里鋪村改變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的契機。
鄭州市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局新鄭分局綜合行政執(zhí)法大隊副大隊長師建立介紹,該村實施了農(nóng)村生活污水治理項目,通過鋪設污水管網(wǎng)13.3公里,將各家各戶的污水統(tǒng)一收集到村內一座處理規(guī)模為150噸/日的終端污水處理設施內處理,出水達到二類及以上標準。
在家家通污水管網(wǎng)的同時,十里鋪村也趁此機會把村內的地坑和道路整治一番,把過去的臭水坑變?yōu)榛▓@綠地,村內主干道也拓寬了。
此外,村內還利用處理后的水打造了景觀塘,設有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處,大舞臺和健身廣場,村民的居住環(huán)境和業(yè)余生活得到顯著提高和極大豐富。
“我們村在2019年被評為‘美麗鄉(xiāng)村’示范村,村里都說好,村里弄得跟花園一樣,住著可舒服。”在村民楊立民看來,南水北調河的流經(jīng),為十里鋪的鄉(xiāng)村建設帶來改變,一幅美麗的新農(nóng)村畫卷正在十里鋪村展開。